<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外知识分子 人物风采
        麦田守望者——记省人大代表、淮安市农科院作物研究中心副主任、民盟农科院支部主委顾正中
        时间:2019-06-04  来源:淮安市委365现金卡_365bet足球比分直播_bat365在哪进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

        1991年7月,谢绝了老师的挽留,放弃了留校工作的机会,顾正中回到家乡工作,被分到淮阴农科所小麦育种科研组,此后的二十多年,他便成了一位地道的“麦田守望者”。

        DSC_0152.JPG

        走上工作岗位后,顾正中承担了大量繁重的田间试验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确立了一系列田间实际操作规范和工作程序,对小麦育种方向和目标、组合选配、后代选择及材料鉴定、品种评价有了较高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了高中产潜力、中熟-中早熟、大穗多穗等多种品种类型,适应了淮安地区过渡气候的要求。他本人也从一位初出茅庐的普通科研工作者成长为杰出的小麦育种专家,参与或主持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中,11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小麦,10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

        这一系列成果中所凝聚的汗水和心血是可以想象的。作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在农民的面前他们是科研工作者,而与其它行业的科研人员相比,长年以农田为实验室的他们则更能够体会农民们在田间劳作的辛劳。当然,对于顾正中而言,当年接到南京农业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他就做好了这一准备。所以,当他奔波在田间地头的时候,他很认同自己的角色,从未畏苦怕累,从未打过退堂鼓,二十多年的农业科研第一线的实践也培养和强化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DSC03836 - 副本.JPG

        随着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生产建设发展的需要,我国农作物的生产发展要求已从数量增产上升到品质改良,选育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仍是当务之急,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水稻和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育种技术的进步和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但是,我国小麦单产长期停滞不前,全国平均亩产一般在350公斤左右。选育和推广高产且多抗、兼抗型小麦品种是小麦育种发展方向之一。而作物育种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不仅需要植物遗传、细胞、生态、病理、昆虫、农业气象、品种资源、作物栽培、生物统计、生物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做支撑,同时,也需要科研人员长年奔波在田间地头以极大的耐心细心地观察、选择和操作,从播种、施肥、除草到选种、收割,像农民一样辛苦工作。顾正中在育种的田间实验中,尤其是每年4—6月份,在小麦育种配组及后代田间选择的关键时期,就如同一场激烈而紧凑的战役,起早带晚、争分夺秒。以“淮麦18”为例,该成果是2002年淮安市农科院申报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这个项目从1990年开始配组,是经过10多年选育和参加各级测试,先后通过江苏省、河南省、安徽省及国家审定,属于突破性半冬性小麦品种。在十多年的选育过程中,正是顾正中承担起其中最繁重的年复一年的田间试验及室内工作,也使得他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的一线育种实践经验。期间,最令他难忘的是2003年的5月,由于原试验田置换,新试验田尚未落实,顾正中的小麦育种试验田租在淮阴区丁集乡,距单位10多公里,当时正是“非典”肆虐期,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也处于相互半隔绝的状态,每天都要骑自行车往返,后来,实验田又改在远离市区的南郊,单位没有接送的车辆,早晨6:00就需乘坐通往远郊区的公交车,下车后还需步行约20分钟才能到达田间。最令他们不安的是傍晚,一方面工作时间很紧张,很想多做一会儿,但另一方面担心赶不上回市区的末班车,有时,看着远远的公路上开过来的末班车,在田间奔波一整天的他们在田埂上飞奔。

        P5233636.JPG

        2000年以来淮安(阴)农科所育成淮麦18、20、22、淮麦33等一系列在省内外颇具影响的小麦新品种。其中由顾正中主持育成的淮麦33先后通过江苏省、国家审定,2013年以1033万元的价格创全国单个小麦新品系经营权转让价格之最,2014年夏粮生产中,“淮麦33”成为全国小麦“明星”,江苏省小麦高产攻关田块单产验收超650公斤的7个田块中有4个都是这一品种,其中射阳县新洋农场一块3.2亩的“淮麦33”品种实收测产,结果以亩产695.8公斤的佳绩夺得全省第一,刷新全省小麦高产纪录,实现了他要让农民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让农民多收一定的心愿。

        田间记载.jpg

        淮安市农科院也正是因为有顾正中等这样的年复一年坚守一线的育种专家、科研工作者,不仅保持了小麦育种的优势,并且在我国小麦育种的最尖端课题中作出重要贡献,育成的淮麦系列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在全国白皮小麦中居领先地位,丰产性、稳产性得到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农业部门、农民的充分认可,尤其是2012年赤霉病大发生、2013年倒春寒严重发生年份,淮麦系列品种优势更是的以发挥。近年来由顾正中主持育成的小麦品种在江苏、安徽等地年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每年增产小麦3亿多公斤,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

        小麦照片2007 104 - 副本.jpg

        顾正中是一位“坚守麦田”,在实践一线成长起来的专家,他的经历也昭示:农业科研工作既与其它科研工作有相同特点,也有其特殊性,农林地质等艰苦行业的科研工作者,需要远离喧嚣和繁华的心性,更需要能够长期坐冷板凳的沉静的耐心。只有具备这样的品质,也才可能最终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在这样以繁重的一线实践操作为前提的科研工作,没有捷径可走,更无闭门造车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