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统战史话
        到账外资增幅全省第一 淮安开放型经济逆势“起飞”
        时间:2010-02-08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
            当金融危机寒潮席卷全球时,淮安这座活力四射的城市却春暖花开、风光无限。勇于攻坚克难、敢于争先进位的淮安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吹响“弯道追赶”嘹亮号角,书写跨越发展的经济传奇。 

          “三大历史性突破”——2009年全市GDP总量突破1000亿元、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让淮安站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九个提前”——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9项主要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想到当初制定目标时,淮安人抱的是“跳着摘桃子”的心理,整整提前一年,这是怎样的发展奇迹? 

          “两位数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增长,位居全省前列。淮安,更像是一列风驰电掣的高速“动车”。 

          而外向型经济作为淮安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也在这场“弯道追赶”中突飞猛进:2009年,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64个,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

                  借“港”出海,奏响开放最强音 

          “开放是发展的生命线,大开放才能大发展”,这在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识。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曾多次指出,淮安发展有“三条根一个本”,“三条根”就是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城市化,“一个本”就是对外开放。淮安市长高雪坤也多次强调,开放型经济是“一把手”经济,各地各相关部门必须“一把手”亲自抓,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狠抓开放型经济这个“龙头”。 

          在寻求大开放的进程中,淮安把“借港出海”作为重要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他们要借的“港”有三个:一是构筑对外开放大通道,借沿海之港扩大开放;一是主动对接长三角,借上海之“港”扩大开放;一是深入推进开放式招商,借各类高端资源之“港”扩大开放。借“港”奏响了淮安开放的最强音;借“港”,为淮安增添了动力和活力。“总投资30亿元的盐河航道整治工程启动实施,淮安涟水机场将于2010年正式通航,未来我们还要实现与沿海发达城市在铁路、高铁等方面的对接……”拥有开放理念和海洋思维的淮安人,正以国际化的视野谋划推进淮安对外开放,拥抱海洋,走向世界,让淮安逐渐成为资源集聚的开放之城。

          台资集聚,新高地隆起传奇

          世界500强鸿海集团,全球IT100强明基集团,全球最大的米果制造商旺旺集团,亚洲最大的箱包生产企业宏盛皮具集团,台湾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商大同电子,全球第四大玻璃纤维生产商台湾玻璃集团,世界皮革制造行业领军企业华达利集团,世界最大的家庭制品制造企业膳魔师(中国)家庭制品有限公司……一个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台资巨头”纷纷落户淮安,使淮安开放型经济具有了鲜亮的特质—— 

          淮安已成为长江以北地区拥有知名台资企业最多的地级市,已有300多家台资企业集聚在此。就连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也没有阻挡住台资“北上”入驻淮安的步伐——2009年,淮安新批台资项目57个,总投资11.4亿美元,其中超3000万美元的台资大项目6个,协议注册台资7.5亿美元,注册台资实际到账3.55亿美元,占全市外资比重达到58%,同比增长83.9%,均居苏北第一。 

          “南有昆山、北有淮安”,台资集聚新高地正加快隆起。是什么原因,让台湾人对淮安格外青睐? 

          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推动。“市县区联动、一二三产并举”,这是淮安定下的对台招商方略。2009年,淮安全面启动“台资大项目突破年”竞赛活动,全年共有40批次小分队赴台招商,并先后在无锡、江阴、东莞、深圳、厦门等地举办对台招商活动,组织开展了“百名台商看淮安”、“富士康供应商大会”和“伟人故里行”等系列“请进来”活动,特别是在9月份成功举办第八届淮安·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节暨第四届台商淮安论坛,会上共签约外资项目30个,其中台资项目12个,总投资5.3亿美元。 

          得益于大企业的引力效应。以富士康为“领头羊”的大企业在淮安的集聚是淮安开放环境的生动注释。淮安富士康科技城从破土奠基到一期项目竣工投产,只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在业界创造了一个奇迹。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曾表态说,我在大陆没有房产项目,第一个房产项目肯定会放在淮安。“一花引来百花香”,郭台铭对淮安的青睐以及淮安富士康项目的成功,增加了淮安在台商心中的“魅力值”,引来诸多台商落户淮安。 

          也得益于这里优越的环境。在台湾民众评选的“最想居住的大陆十个城市”中,淮安名列第七;继2008年被台湾电电工会评为“大陆地区投资环境值得推荐的城市”后,去年淮安再次入围,并在93个参评城市中位居30位,位次前移了5位。

          打造“三地”,引来翩翩金凤凰

          淮安开发区,这个承载着淮安开放型经济发展重要使命的地方,如今到处都是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生动场景。经过连续几年的不懈努力,这里已相继建成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省级台商工业园、盐碱科技园、软件园以及空港产业园、韩国工业园等一个个特殊功能区和特色园区,“一区多园”绽放异彩。 

          淮安出口加工区,封关运行仅一年,其综合评价排名便进入全国前二十位,名列江苏省第五、江北第一。淮安的其他县区,同样在倾力打造承载开放型经济的优质载体,8个省级开发区去年新增基础设施投入54.3亿元,实现业务总收入1653亿元,成功创建盐碱科技、汽摩配、精密机械、高档旅游服饰等4家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全市累计已达6家,数量位居苏北第一。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便捷的交通、功能齐全的设施、充沛的生产要素、富有特色的园区、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极富竞争力的资源与政策优势,让淮安这片热土承载大项目的能力日臻提高,大项目也纷至沓来,淮安由此成了投资福地、成本洼地。 

          而良好的服务更让淮安成为了“服务高地”。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多次郑重承诺:“我们将努力为客商提供101%的服务,即对客商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对其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做到100%满足。除此之外,还要创新服务理念,主动为客商提供意想不到的服务,这就是1%。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全力打造无可挑剔的一流服务,让广大台商把淮安作为投资的第一优选地。”去年,全市一次性清理调整202个收费项目,为企业减负1.6亿元;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由341项缩减为230项,平均办结时间由8.2天缩短为2.1天。为了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题,淮安市长高雪坤亲自上门请市内各高校、中职院校的校长共同协调,鼓励学生们本土就业,市里还专门出台了对企业的补贴政策和对院校的激励政策。外经贸局等部门主动、超前、高效地为企业提供项目服务,如富士康三期增资项目仅用半天就完成了省商务厅全部报批手续,台玻实联化工项目仅用6个工作日就完成商务部批准证书的批复工作。“服务高地”的打造,让淮安成为吸引外资的巨大“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