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关于淮安市2019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和财政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时间:2020-01-12  来源:淮安日报-->  字号:[ ]

        关于淮安市2019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与2020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和财政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20年1月11日淮安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淮安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淮安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了《关于淮安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2020年计划草案、《关于淮安市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及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财经委员会在对报告和草案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财经委员会认为,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财经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总体安排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符合市第七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精神,体现了高质量发展要求,主要预期目标积极稳妥,符合我市实际,完成计划的各项措施切实可行、保障有力;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符合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贯彻了市委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

        财经委员会建议本次大会批准《关于淮安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淮安市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淮安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与2020年市级预算草案。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财经委员会建议:

        一、推动经济稳健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发展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扎实推进高质量跨越发展,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推进项目攻坚,创新重大项目招引,加快培育一批骨干企业、百亿级企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推动创新资源和先进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细,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提高防控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二、提高依法理财水平。按照预算法和市人大常委会市级预算审查监督办法规定,严格预算执行,切实增强预算约束力;加强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投入方式,大力培育新增长点;强化依法治税,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完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县区财政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提高科学理财水平。

        三、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坚持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推进“全民创业、淮商崛起”行动,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多渠道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快补齐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短板,着力解决看病难等突出问题;完善城乡基本养老、医疗和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