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2020年1月10日在淮安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代院长 章 润
2019年,全市法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牢记初心使命,忠诚履职尽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推进平安淮安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从严从重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一审审结涉黑恶案件49件,判处被告人378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的80人,形成震慑黑恶势力犯罪强大声势。加大“打财断血”力度,对涉黑恶案件判处罚金1147.01万元,追缴、没收违法所得或责令退赔2959.97万元;开展专项执行月活动,综合运用查封、扣押、拘留等强制措施,实现“不见财”涉黑恶案件“清零”。
——依法惩治各类刑事犯罪。一审审结刑事案件3629件,判处被告人4993人。维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审审结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案件99件。保障群众“钱袋子的安全”,一审审结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案件31件。守护淮安生态“颜值”,在盱眙县法院设立洪泽湖流域环境资源法庭,审结沈某某等14人非法拆解冶炼废铅蓄电池等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环境资源案件62件。加强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和青少年维权工作,推进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和社区矫正工作。
——严惩贪污贿赂渎职犯罪。一审审结职务犯罪案件33件37人,其中原县处级以上干部4人,依法审理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副局长赵洪顺受贿、华润山西医药公司原总经理张红林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等大案要案。严厉惩治脱贫攻坚领域“微腐败”犯罪,一审审结侵吞扶贫资金、惠农补贴等案件2件。加大行贿犯罪惩治力度,依法判处行贿犯罪6人。
——营造崇德尚法良好氛围。坚持弘扬社会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市法院审理的侮辱消防烈士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案例”,并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向社会发布刑事、行政、环境资源、民间借贷等审判白皮书6份,向政府及其部门发出司法建议223件,3件司法建议被评为“全省法院优秀司法建议”。深入开展法治宣传,《今日说法》等央视栏目播放全市法院案例51个,制作法治微电影微视频13部。
二、聚力打造法治高地,依法保障淮安高质量发展
——努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定出台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两意见一方案”,为在淮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提供司法保障。推动建立市县(区)府院破产审判协调联动机制,通过“重整和解”使5家企业获得新生,通过“破产清算”使62家企业有序退出市场,清理债权债务14.96亿元,盘活厂房、土地280.77万平方米,安置职工4486人。与市工商联联合开展“法润民企6+1”行动,联系全市520余家民营企业,为其提供法律体检、法律咨询、法律培训等服务。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妥善化解群体性纠纷,有效解决利群时代商贸、长青休闲用品、洛斐尔建材等公司61批次1660余件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成功调处生态新城建行与华信投资等7家公司、涉案标的额近5亿元的金融借款合同案件。开展“套路贷”虚假诉讼专项治理,建立疑似职业放贷人名录,全面复查2016年以来的民间借贷案件37506件,移送涉嫌犯罪线索1866条。积极参与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清理P2P网络仲裁裁决执行案件123件。依法妥善处置淮海青年城、港龙义乌、爱琴海等问题楼盘34个。
——服务保障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一审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72件。依法适用“双罚”制判处侵犯影视作品着作权案被告人“BT天堂”网袁某某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案件微博点击量超2亿次,被评为“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市法院被国家版权局评为“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一等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建议工作,帮助企业提高权利意识和维权能力。
——有力促进法治政府建设。一审审结行政诉讼案件686件,其中判决撤销或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确认违法或无效、责令履行法定职责等79件,判决驳回诉讼请求、裁定驳回起诉396件,经法院协调和解、撤诉152件,审查非诉行政执行案件691件,促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服务保障全市“重特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市法院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中心城市建设优秀服务单位”。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提供全方位、精细化民生权益保障。妥善审结涉及群众“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的一审民事案件48127件。深入开展“法护家园”系列活动,与妇联互设家事调解室、家事巡回法庭,婚姻家庭案件一审调撤率达62.9%。加大对消费欺诈行为的制裁力度,一审审结网络购物、消费侵权等案件72件。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为经济困难当事人发放救助资金299.16万元、缓减免交诉讼费232.84万元,彰显司法的温度。
——健全实战型、长效化执行攻坚机制。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大力实施“执行接续攻坚”行动,全市法院执结案件31872件,执行到位标的额71.2亿元,执行四项核心指标居全省前列。完善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发布执行悬赏公告1929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9412人次,促使5827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大力开展涉金融、民生等领域专项集中执行活动,开展搜查1899次,拘传或拘留1597人,判处拒执犯罪2人。完善执行指挥中心“854”模式,推广清江浦区法院执行案件“三分法”管理经验,首次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94.12%,同比上升24.29个百分点,平均用时同比缩短68.73天。
——构建一站式、立体化诉讼服务体系。全市两级法院全部建成非诉讼服务分中心、诉讼与非诉讼对接中心,为当事人提供一站通办的便捷服务。群众诉讼事项当场办结率、一次性办结率达98%以上。全市法院办理网上立案35094件、跨域立案98件。6家基层法院建成“24小时自助法院”,实现诉讼“不打烊”。
——打造宽领域、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建立民事案件“万人成讼率”通报制度,大力推动“无讼淮安”创建工作,实现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全覆盖。实质化运行非公企业、金融纠纷、医患纠纷等12类联动调处平台,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等参与诉前化解纠纷17182起。自主研发“无讼淮安”在线多元调解平台。市法院和6家基层法院一审收案总量呈下降态势,全市法院一审收案总量下降3.06%。
四、深化司法工作机制改革,坚决确保司法公正
——构建科学有效的审判监管机制。强化市法院的监督指导,审结二审案件5152件;编写类案审理指南8份、刊发《参阅案例》4期76个,促进裁判尺度统一。建立“四类案件”管理清单,全市法院院庭长承办和担任审判长办结案件65423件,占结案总数的60.12%。构建日常评查、定期评查、重点评查、专项评查“四位一体”评查模式。全市法院2份文书、1场庭审分别入选全国法院“百份优秀裁判文书”和“百场优秀庭审”。
——完善公正高效的诉讼制度体系。纵深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实行“两拓展一集中”,有力提升办案效率,实现11%的员额法官办理51%的民事案件,速裁案件平均审理天数35天,25个快执团队办理65%的执行案件。扎实推进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全市法律援助刑事案件1003件,援助比例达100%。
——推进系统协同的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全市基层法院内设机构全部调整到位,共精简机构45个。加强“智慧法院”建设,自主研发案件繁简分流自动识别系统,被评为“2019年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优秀创新案例”。市法院及淮阴区、淮安区、洪泽区3家基层法院创成省5A级数字档案室。
五、加强能力素质建设,努力打造过硬法院队伍
——突出政治引领。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培训,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干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扎实开展“一支部一品牌”“主题党日”“双诺双评双励”等活动。
——强化能力建设。组织干警参加各类培训128期4600余人次,做到全员参训、全员提升。开展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增强干警“实战”能力。加强司法调研工作,举办“青年法官论坛”。完善优秀人才培养机制,选派5名干警上挂下派。
——持续正风肃纪。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拉紧链条压实责任。切实改进作风,经常性开展作风检查、审务督察,积极配合市委巡察工作。加大廉政风险防控力度,建立“全方位综合监管长效机制‘1+10’制度体系”,应用“审执结案件廉政回访”平台,先后回访案件5479件12471人。
——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全市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审判工作,对审议反馈意见抓好整改落实。积极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定期通报工作,听取意见建议。依法接受检察机关监督,审结抗诉案件17件,办理检察建议案件287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召开律师代表座谈会,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14876件。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决胜收官”之年。全市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部署要求,紧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目标,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两项重点,启动“审判质效提升年、司法改革巩固年、为民服务深化年”三项活动,推进“司法能力、纪律作风、基层基础、智慧法院”四大建设,精心打造高质量司法,全力助推品质政法建设,为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扛起更大担当,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准确把握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关于“执行合同”“保护少数投资者”“办理破产”等指标内涵,进一步提高相关案件审判执行质效,努力营造尊商、护商、惠商的良好氛围。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切实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实行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提高违法侵权成本,全力保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法润民企6+1”行动转型升级,构建涉企案件分析研判、经营风险预警提示、法企文化共建机制,努力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司法服务。
二是强化更实举措,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围绕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打响“无讼淮安”创建品牌,努力让更多纠纷以和谐方式解决。围绕扫黑除恶重点培育市建设,坚持黑恶并扫、“伞网”并除、“财血”并断,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围绕一体推进“三不”机制,严惩贪污贿赂渎职犯罪,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高预警和处置能力,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强行政审判工作,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引领奉法、守法良好风尚。
三是打造更优服务,着力落实司法利民便民措施。加强人身权、财产权司法保护,依法妥善审理涉民生案件,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接续攻坚“切实解决执行难”,不断加大执行力度,全面清理执行积案,向人民群众兑现胜诉权益。建强建优洪泽湖流域环境资源法庭,强化生态修复工作,筑牢绿色司法屏障。深入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诉讼服务。
四是落实更严要求,着力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进一步完善审判管理机制,加强对下监督指导,促进严格规范司法,推进裁判尺度统一。大力加强队伍“四化”建设,全面构建符合司法工作特点的素质培养、选拔任用、职业保障机制,确保干警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认真做好市委巡察整改工作,健全完善队伍全方位综合监管机制,加大查处问责力度,形成“震慑、不敢、知止”氛围。
五是强化更高自觉,着力接受各方监督。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工作,加大建议、提案办理力度,提高建议、提案办成率。深入推进司法公开,建立一体化司法公开平台,打造动态、透明、便捷的阳光司法机制。加强人民陪审员工作,进一步提高人民陪审员参审率,让人民群众监督公平正义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