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专题专栏 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专题 交通动态
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在淮安叠加。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要求,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高位推动,市委书记陈之常,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史志军多次就用好水运资源优势、推进港口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调研、专题研究、专题部署。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坚决扛起“枢纽新城”建设重大使命,进一步推动淮安由水运大市向水运强市转变,在全面建设“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和聚焦打造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中当好先行军主力军。
“经济+”,打造黄金水道。时至今日,水运之于淮安有着更重的地位。2017年,淮安港口货物吞吐量便达亿吨,同年新港国家二类水路开放口岸建成运行,水运集装箱持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2020年市交通运输部门初步明确将淮安港建成全国内河航运新中心的总体目标。2021年,淮安港被交通运输部正式确定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动组建市级港口集团,稳定运行内河集装箱航线14条。1-11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万标箱,同比增长26.58%,预计全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万标箱。淮安正积极策应航运发展新战略,打造全国性内河航运中心,稳固内河水运集装箱枢纽港地位。
“开放+”,拓宽发展水道。港口,也是开放的窗口。市交通运输部门抢抓“一区两带一枢纽”的战略机遇,建立“政府搭台、行业推介、企业主唱”的共促模式,拓展淮安港的服务腹地和货源,打出了“点线面”结合的组合拳。港口是“点”。全市码头岸线28公里,码头116座、千吨级泊位92个,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1.1亿吨,集装箱装卸作业码头4个,年吞吐能力50万标箱,在全省内河名列前茅。航道是“线”。我市境内拥有航道73条,通航总里程1483公里,其中等级以上航道527公里、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位居全省内河第三,千吨级航道通达县级节点覆盖率达83.3%,淮河入海水道二级航道、金宝线航道整治工程等纳入新一轮《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干线航道规划总里程达394公里,占全省规划总里程的9.8%。区域是“面”。淮安港口集团分别与多个港口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同时先后引进多家外贸船公司在淮安设立还箱点。依托淮河生态经济带省级联席会议,加强与流域沿线港口的合作,提升区域市场份额。
“生态+”,勾勒绿色水道。水运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打造内河集装箱枢纽也是“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建设的应有之意。绿色是环保。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开展码头清理整治,拆除各类散小码头277座、浮吊船120余处,清理岸线17.6公里。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战略部署,在全面完成16公里示范区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精心谋划、全面推进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约11亿元。绿色是高效。省航运公司自主研发水运物流信息平台“运满仓”APP,为广大运输业主提供航运、船舶交易、机驾培训等物流信息,目前在线活跃用户超万人,有效降低了船舶空载率和运输成本。绿色是智慧。淮安新港与中国移动、华为签订打造智慧港口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5G技术、AI(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探索,推动港口产业升级,目前已完成新港码头两座5G基站建设,并完成SA独立核心组网和MEC边缘计算部署工作。为建设开放协作、信息互联、智能运营的“智慧港口”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