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闲暇时间不仅可以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村里的其他老人一起运动锻炼、理疗养生,不想做饭的时候还可以来中心的助餐点吃饭,有时候还在中心听听课,学习一些知识,生活很充实。”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联盟村旺梨园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今年72岁的联盟村村民胡翠华高兴地说。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初,淮安市现有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115.7万名,占全市户籍人口比例达20.82%。如何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制度保障,更有温度体验?
创新突破 破解养老困局
日前,盱眙县完成首批4个小区共计1595平方米养老服务用房产权交付,成为淮安市首个实现养老配套用房产权交付的县区。
“近年来,淮安市不断推进新建住宅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工作,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速,配建设施用房移交使用不及时、街道管理运营下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活力不足,束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淮安市民政局副局长周华表示,为此,淮安市以第五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由民政、住建、财政等6部门联合出台了《淮安市新建住宅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用房规划、建设、验收和交付管理实施办法》,在全省率先探路新建住宅区配建养老服务用房“四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改革,有效破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建设空间不足难题。截至目前,淮安市民政局参与审核新建住宅区规划方案超135个,规划养老服务用房惠及6万余户家庭,规划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用房面积约1.4万平方米,社会力量运营率达80%。
“大爷,最近身体怎么样,给您开的药按时吃了吗?”日前,在淮阴区淮高镇三河村65岁的王正宽老人家中,三河村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边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一边为老人打扫卫生。属于低保中度失能的王正宽,子女在外地打工,老伴身体也不好,照顾他生活的重担一直压着家里人。直到有了民政部门买单的第三方服务,这一状况才得到改变。“我们每来一次,在老人家里服务2个多小时,生火做饭、更换灯泡、打扫卫生……这些都是我们的服务内容。”江苏禾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服务人员姜玉荣说,“这些服务由政府买单,老人们无任何支出,切实享受到了实惠。”
毋庸置疑,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创新突破是关键。据介绍,淮安市建立困难老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出台《淮安市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着力加强经济困难的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农村留守等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对60周岁以上失能半失能低保老人等七类对象,明确由乡镇(街道)、社区、亲属或志愿者与一名重点空巢独居老人自愿结对,并签订“四方关爱服务协议”。建设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98个,乡镇级日间照料中心7个,为全市9900余名农村留守老年人建立信息档案,实现动态管理。
多元供给 做足融合养老
炖豆腐、红烧排骨、开洋蒲菜、青菜汤……在淮安市清江浦区长西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引河社区食福乐助餐点,83岁的徐文礼吃得有滋有味。“平时一个人在家不想做饭,在外面吃又不放心,现在有了助餐点,三菜一汤搭配合理,价格还公道,真心感谢政府关爱我们这些老年人。”徐文礼说。徐文礼的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一直不放心父亲独自在家生活。位于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让他吃下了“定心丸”。“看到我爸在这里有说有笑地吃饭、打牌、聊天,我很放心。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有时候我爸没去吃饭,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立马就会微信联系我询问情况。”徐文礼的儿子说。
“各种养老模式的推出,离不开多元养老供给主体的社会化运营与服务。”周华介绍,淮安市鼓励养老机构、为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家庭、个人等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既要“筑巢引凤”,更要“化蛹成蝶”。为此,淮安市加大对本土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培育,古清口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枫林晚三塘社区养老综合体、长东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14家具有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本土社区养老机构均建成运营,同时还引入九如城、禾康、银杏树、新华网、安康通、乐亿等10多家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不断提升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能力。2020年以来,淮安市新增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75个,其中2021年新增30个,80%以上交由社会力量运营。
精准提质 打造幸福之城
“打一个电话,就有社区服务人员上门。饭菜有人送,家里卫生有人打扫,寂寞孤独有人陪伴,感谢居家养老服务好政策。”说这话的是家住青岛路的85岁的左玉珍。左玉珍是空巢老人,她的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我们不仅给她配备了呼叫手机,还给她体验了我们最新的设备‘孝心眼’,有任何紧急情况发生,一按按钮就会发出紧急求救信号。”在清江浦区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上,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演示主城区每天的服务情况。
据悉,淮安市围绕“一键化、一体化、综合化”目标,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以“淮安市虚拟养老院”信息平台为中心,以7个县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支点的全市智慧养老“一张网”,整合家政预约、医疗保健、商品代购、信息提示、紧急救助等线上线下资源,积极推广智慧养老服务和产品,同步建立老年人、家庭成员、街道、社区、养老机构和各类服务组织的整体联动机制,实现政府、市场、居民的信息互联互通互享,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全面提档升级,为老年人提供多方位、个性化、全覆盖的优质服务。目前,共有禾康智慧养老、安康通、九如城、新华网等一批知名“互联网+”养老服务企业入驻淮安,引导2000余家加盟服务商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形成全市“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不仅要“老有所养”,更要“老有颐养”。关心爱护老年群体,淮安市加强医养融合,推动居家和社区医疗签约服务,传递城市发展温度。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中心签约合作机制,1568个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卫生服务率100%、就诊绿色通道搭建率94%。
推进养老服务专业化、标准化,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服务专业化,必须队伍专业化。淮安市着力构建“社会化+专业化”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建立“志愿+专业服务”养老人才供给模式,实施养老护理人才三年培训计划,将养老护理员、家庭照护者、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养老机构负责人等纳入政府免费培训范围。2020年,获批省级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3个、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中心1个,分级分类培训养老护理员23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