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上午,淮安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淮安大剧院开幕。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400多名市人大代表,肩负着全市人民的期盼与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淮安大剧院气氛庄重热烈,主席台帷幕中央国徽高悬,十面红旗分列两侧。主席台对面高悬的横幅催人奋进:“扛起光荣使命,矢志跨越赶超,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次大会应到代表433名,实到411名,符合法定人数。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陈之常主持会议。本次大会执行主席陈之常、唐道伦、赵洪权、肖进方、徐利华、周茂萱等在主席台前排就座。以省委组织部二级巡视员王俊为组长的省委组织部换届工作督导组,在会议期间全程督查指导。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史志军、戚寿余、赵正兰、李森、吴晓丹、顾坤、孙虎、王逍霄、周青、徐子佳、张立军等市领导,大会主席团全体成员,市政府、市政协和部分高校、市法院、市检察院、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领导同志,以及部分原地市级领导同志。
上午9时,陈之常宣布大会开幕,雄壮的国歌声响彻会场。
在热烈的掌声中,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史志军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分为三个部分:2021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2022年工作安排、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史志军从“坚持稳中求进、精准施策,经济发展加快扩量提质”“坚持聚力招商、优配资源,重特大项目攻坚成果丰硕”“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坚持统筹布局、一体推进,城乡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坚持民生优先、加大投入,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六个方面,对过去一年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他说,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坚持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在建党百年之际交上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史志军说,去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既为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开了好头,也为本届政府履职画上了圆满句号。五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创新实干,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城市能级显着提升,乡村振兴步伐不断加快,民生福祉日益增进,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夺取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胜利。过去五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得益于历届政府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
史志军表示,着眼未来五年,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全力推动“三个跨越赶超”,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安排突出高于苏北、快于全省、超越全国同类城市,确保“十四五”期间经济总量再上两个千亿级台阶,进入全国城市GDP50强。立足干好今年,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聚力“四个提升”,抢抓机遇、厚植优势、自我加压,在设定预期目标的基础上,又下达工作指标进行考核,奋力跑出加速度,为未来五年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史志军说,市政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深刻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和“跨越赶超”要求,紧扣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奋斗目标,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有新速度、项目攻坚有新突破、各项工作有新气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增长7%以上和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均增长7%以上,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完成省定目标,社会大局保持安全稳定和谐。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史志军提出,将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一是突出抓招商、扩总量,全力筑牢经济发展基础。坚持项目为王、项目就是未来,凝心聚力,攻坚突破,实施项目招引“3530”工程,推动项目建设“1320”工程,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切实以项目集聚加速发展裂变。二是突出快转型、提质量,加快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坚持工业化引领、数字化赋能,推动基础再造、产业升级,培大扶强先进制造业,做优做特现代服务业,提质提效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深化科技创新赋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是突出优机制、增活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纵深突破。坚持顶层设计,鼓励基层创新,凡是认准的事就要大胆试、大胆闯,集成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各项重点改革,真正让一个个试点的“盆景”变为一道道改革的“风景”。四是突出聚要素、强动能,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合作。坚持全方位“走出去”和高规格“请进来”,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升台资高地影响力,全面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协同发展朋友圈。五是突出强功能、显特色,着力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坚持“大市区”理念和精明增长,投入413亿元,实施268个城建公共设施重点项目,精心打造重点功能地标,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高精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六是突出抓统筹、促融合,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四化”同步、以城带乡,强化县域龙头带动,强化特色城镇支撑,强化美丽乡村建设,努力走好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七是突出打基础、提颜值,扎实推进美丽淮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铁腕整治,坚决守住底线、不踩红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确保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加快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八是突出办实事、惠民生,让人民群众更好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为本,坚守人民情怀,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持续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
今年,市政府将计划实施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公共卫生服务、城乡人居环境、群众出行条件、公共文体服务和提升就业创业、基本保障、食安保障、惠企惠民服务、安全发展水平十大类民生实事,切实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
关于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史志军说,新一届政府将以归零的心态再出发,坚决扛起改革发展稳定的责任,持续巩固“稳”的基础,不断积蓄“进”的力量,焕发出忠诚担当的新气象,激发出锐意进取的新干劲,展现出依法行政的新高度,塑造出廉洁从政的新形象,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接好接力棒、跑出加速度、干出新精彩。
会议还审查了淮安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淮安市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出席政协淮安市九届一次会议的全体委员现场列席会议。因疫情防控需要,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通过视频方式列席会议,并按正常工作渠道反馈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