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专题专栏 大会文件

        淮安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全力守护生态碧水的议案”的决议

        时间:2023/01/09    来源:淮安日报    字号:[ ]

        (2023年1月8日淮安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淮安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洪泽区代表团杨步新等15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力度的议案”、盱眙县代表团汪亚红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水环境综合治理机制的议案”,综合形成“关于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全力守护生态碧水的议案”,并作为本次大会议案,交由市人民政府办理。

        会议认为,淮安四河穿城、五湖镶嵌,水域面积占四分之一,湿地保有量达20.05万公顷,优良的水资源禀赋是我市最靓丽的生态底色和最具特色的发展基础,也是实现跨越赶超的重要优势和坚强保障。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一系列治水工程,特别是2022年7月市政府出台《生态碧水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以“四大工程”“五大行动”为抓手,全力实现水环境治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水平、三年有根本性变化”的目标。通过持续加大治理力度,全市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独具江淮水韵魅力的淮安生态样板已初步呈现。但与此同时,全市水环境保护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水环境治理短板较为突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和管网建设等环境基础设施仍不到位,相对于面广量大的农业面源污染、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水环境水生态监测监控能力还有欠缺。二是协同管控有待加强。源头防治与末端治理的衔接还不够紧密,水里与岸上、上下游与左右岸的关系协调还不够到位,存在“碎片化”治理情况。三是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一些治水工程项目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期运营成本高、收益不明显,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存在建管脱节的现象。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守护好淮安的生态碧水,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的重要基石,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攻方向,事关淮安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城乡环境形象和竞争力。

        会议要求,市人民政府应着力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系统谋划,进一步完善水环境治理推进机制。治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加快构建市县协调联动、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生态环境、水利、发改、工信、资规、住建、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应各司其职,牵头部门负总责,责任部门主动担责,加强对县区的行业指导和工作督导,汇聚形成工作合力。属地县区应扛起主体责任,深入研究本地实际,精准分析存在问题,细化年度计划、项目清单,逐一明确水治理工程实施主体、实施内容、序时进度,强化工程把控,扎实做好项目管理和服务工作,定期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年内建成农村生态河道580公里、完成15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加强市县联动,强化综合施策,以水环境治理为核心,协同推进水景观、水资源、水经济、水安全工作,合力加快治水、活水、亲水等工程系统推进,厂、网、河一体运营,信息统一调度,协调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改变各自为政、“碎片化”治理状况,不断提升统筹、调度、管理水平,形成全市“一盘棋”格局。

        二是聚焦难点,进一步加大水环境治理攻坚力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聚焦群众反映较多的黑臭水体治理、生活污水直排等问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实功、求实效,不断加大治理力度、加快整改进度。对统筹协调推进难度大的典型案例,实行“一案一策”,由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包案推进,拿出实招硬招,严格销号把关,确保治理到位。对目前已完成整改治理的问题,定期组织“回头看”和全面排查,建立长期跟踪问效机制,防止类似问题出现反弹。对群众关注度高、治理尚有难度的问题,组织专家实地监测、评估、研判,查明具体情况并做好解释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扎扎实实推进整改治理。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日常监督、第三方评估、公众满意度测评、年度考核等绩效评价体系,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和水环境质量动态监测情况,科学动态评估生态碧水三年行动实施成效。

        三是多方发力,进一步强化水环境治理保障措施。资金投入方面,紧密结合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投资方向和重点,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密切跟踪重大项目安排,积极探索建立向上争取、直接融资、债券融资等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市县国有平台公司围绕自身转型发展,积极参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管理和治污工程建设,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力军。人力资源方面,充分调动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和企业等各方力量,组建专家咨询团队,加强对污水处理、生态活水、生态湿地、幸福河湖和绿色产业等重大课题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大先进技术引进推广力度,为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宣传引导方面,聚焦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沟通交流机制,做好项目成果展示宣传工作,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广泛参与守护生态碧水的浓厚氛围,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成为淮安最鲜明的城市特质,进一步彰显淮安生态水城独特魅力。

        此项议案的实施情况,由市人民政府向下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对议案办理工作应加强检查,督促落实。